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2012 台東-重安部落│涌抱-博愛醫護室

2012 台東-重安部落 涌抱-博愛醫護室 /


設計背景│
這次的基地位於台東縣成功鎮的重安部落,是一個產業道路走一圈就可以繞完的小部落,面山靠海,早一點起床走個幾步路到海邊,就可以看到漂亮的日出。這裡住著一群早上起來就唱唱歌,然後去捕魚或農耕的阿美族,部落主要產業仍以農業為主,只開了小小的兩間雜貨店做買賣。

相較於其他海線的部落,重安部落特別的是,除了蔚藍的大海以外,部落裡頭還有清澈的小溪流,平時小朋友都會去溪邊釣蝦釣魚。從早上開始,就有許多不同的鳥鳴聲,到晚上就變作蛙鳴四起,偶爾可以聽到遠方還有族人在唱歌。傳聞此地盛產藍寶石,因為原住民不知道其珍貴性,據說還曾經用來蓋廁所的地基。

族人很熱情,部落巡禮之前還帶我們跳了一段阿美族舞蹈。之後博愛 國小的老師帶著我們在部落裡走走。走著走著到了河邊,就直接玩起水來了,水很清澈,在炎炎的夏日中,是一個很消暑的地方。沿著小路邊,有幾棵野生的蓮霧跟芭樂,直接吃就很好吃。

重安部落同時也是棒球選手陳致遠的故鄉,不只陳致遠,有很多現在很厲害的棒球選手都是這個部落的人,經過部落的故事分享,原來當初跟紅葉競爭少棒的,就是博愛的少棒隊,而現在少棒隊的下一代,也持續的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發光。

目前部落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口老化,年輕人口外流,或者是隔代教養等,都是相當嚴重的影響。在現在有一些人回鄉開始做社區的規劃與振興,希望可以將這個美麗的小部落給保留下來。

博愛國小為台東沿海岸較為偏鄉的學校,校舍資源相當有限,於是校方嘗試將一間教室利用冰冷冷”隔間牆”,將一間教室隔成兩間不同機能使用的空間(輔導教室及保健室)。但在消防檢驗時並沒有通過,隔間牆被迫拆除,校方不得已將書櫃當作隔間牆使用,老舊書櫃及過多的文件及書籍並未妥善的設計擺設,使原來空間使用性消失,同時成為學校儲藏的空間,而學員缺少輔導的空間……。


設計說明│

1)由於兩空間(保健&輔導)都屬醫療性質,不如將兩個空間整合
2)簡單利用穿透性的牆面隔開兩種人活動的動線,同時不阻礙視覺的延續
3)空間需求較為柔性面不適用以往冷硬的室內空間改造手法作為回應
4)整合博愛國小推廣海洋教育為元素


基地位置│台東縣成功鎮重安路2號

建造時間│2012.7.24-8.6

設計團隊│交通大學建築所
                       

施工團隊│台東縣公東高工

參與志工│
許芳綺、蔡孟憲、許詠琳、周洋存、范欽媛、林致瑩、黃鈺琦、廖誼千、廖珮璇、林桂萍、陳巧婷、黃雅欐、何謙希、林可薇

支援老師│

贊助單位│
夢想資助計畫、台東縣建築開發商業、同業公會、凡笛藝術、台東專科(木工機具)

顧問│
台灣科大施乃中老師、成功大學簡聖芬老師、台北教大邱詠婷老師、公東高工余琦昂老師、黃文榮建築師、九典聯合建築事務所、陳俊利(塑膠開模)



地點│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2012台東縣-達魯瑪克部落│兒語記憶亭


2012 台東縣 達魯瑪克部落 兒語記憶亭 /


設計概念│
達魯瑪克『Taromak』部落,是台東縣最完整的魯凱族部落,亦是社區凝聚力及守護傳統文化最強的原住民部落。本案基地坐落於大南國小與達魯瑪克部落社區的交界口,具有核心基地之特質,代表著大南國小與達魯瑪克部落的緊密關係。

於設計階段時期,義築團隊對於部落而言畢竟是個外來者,因此一開始部分族人並不信任這群陌生人,但在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與部落和大南國小的溝通討論,漸漸勾畫出建築的樣貌,團隊與部落學校的的關係也從陌生隔閡慢慢融合成了朋友家人。

兒語記憶亭(傳統技藝傳授亭)的是一座部落與社區的戶外教室,特殊的弧形是「蝴蝶」的意象,代表著具有彩蝶校園美稱的大南國小,「蝴蝶」同時也是達魯瑪克部落勇士的象徵;讓蝴蝶飛翔的支撐則是達魯瑪克美麗的鞦韆構架。本案在建築材料的搭配上,為配合台東高溫多雨的氣候,選用加拿大黃檜作為主要建築材料,並且很幸運的找到台南誠豐製材行廠商願意給我們最大協助;另外再以當地採集石板與大南國小的木雕作品作為建築物畫龍點睛的達魯瑪克精神。 在建築的營建過程當中,師長帶領學童採集石板,整理木雕作品;當地的木雕、師傅、鐵件師傅提供專業技術的協力;義築團隊與當地族人、青年團攜手合作在祖靈的護佑之下完成了兒語記憶亭。

對於義築團隊及達魯瑪克而言,本案最珍貴的價值並非最終的建築產物,而是在過程中外來者和部落之間因為「兒語記憶亭」而融合,並且共同在大太陽底下建立起的情感與經驗才是每一個參與者最珍貴的禮物。


基地位置│台東縣卑南鄉大南國民小學


建造時間│2012.07.30-09.07


設計團隊│

北科大 楊詩弘老師 256建築生命週期規劃與管理研究室 ( 果核再生計畫團隊 )

施工團隊│

北科大 楊詩弘老師 256建築生命週期規劃與管理研究室 ( 果核再生計畫團隊 )

參與志工│

呂芷揚、許純欣、鄭萬羽、許志豪、劉宇凡、張瑋皓、徐灝、李漢、張芷瑀、沈聖雯、曾柏傑、柯永謙、羅玟星、吳華哲、林宛諭、張谷語、許琇雁、賴依晨、吳振嘉、陳敬安、徐文謙、郭孟瑜、楊依榛、林原璋、李承翰、曾胤澤、朱珮麟、杜佩純、陳伊亭、簡苾芳、江京諭、薛亦珊、陳育崧、張聰文

當地合作組織│台東縣卑南鄉大南國民小學


支援老師│

北科蘇瑛敏老師
成大簡聖芬老師
淡江賴怡成老師
中華謝秉銓老師

贊助單位│

夢想資助計畫
大矩聯合建築事務所
許華山建築師
御創建設
南德扶輪社

顧問│

黃文榮建築師
黃弘毓建築師
東興社區發展協會
微笑科技人生(鐵件)
誠豐製材有限公司




地點│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2012台東縣-都歷部落│故事亭

2012 台東縣 都歷部落 故事亭 / Dulik story booth


設計概念│
延續都歷部落社區自作與規畫之鸚鵡螺廣場與手工屋,以阿美族海船生活、部落遷徙故事為出發點。校方需求為:一有遮蔽並可作為部落文化相關教學之空間,此需求與早期阿美族的樹下竹筏泊船、休憩、日常交流處作為連結。概念以螺、海、遷徙、部落文化、休憩、交流為關鍵字,發展仿寄居蟹之形態,進而演化建築結構。再者,透過結構體,框景出部落的特元素。

平面配置上,位於操場邊緣,基地緩坡上升離操場兩公尺處高台,與校園百年老樹瓊涯海棠緊連,舊時可遠眺太平洋。基地內有一個半廢棄的舊弧形混凝土花圃基座,設計上希望以此花圃基座圍朔成一主要做為部落故事分享、音樂練習與數位相機教學等使用,並以此混凝土基座做為木構基礎。
    
在材料上,主要使用加拿大黃檜原木、當地生產空心磚、透光實心板及不銹鋼螺絲等。在黃檜原木協作上,由布農族的公東高工木工家具科余琦昂老師,帶領公東高工阿美族等原住民木工選手組成實作團隊,從組裝單元木架、木架夾固混凝土基座、豎立木架組成構造模組、不鏽鋼螺絲固定等,協助義築團隊發展原木二夾一的初步技術,並帶領大學志工完成相關分組的加工、生產、預組裝、單元化木架、構造組構等工作。
   
在基礎協作上,不向下開挖破壞瓊涯海棠老樹根,而由都歷部落當地師傅指導義築團隊以空心磚與瀝青黑油等施作木構造的基礎方法。希望透過部落舊有的在地工法,一方面保護木構達到防蟲、防潮、防鹽等基礎保護效果;另一方面則保護老樹根不受建造過程的人為破壞。在屋頂的協作上,由義築團隊根據透光實心板建造實務經驗,帶領大學志工共同施作完成。使用透光實心板目的在創造樹蔭搖曳的投影效果。

基地位置│台東縣成功鎮都歷部落信義國小

建造時間│2012.07.16-08.03

設計團隊│交通大學建築所

施工團隊│台東縣公東高工

參與志工│廖誼千、葉禮華、黃致禎、莊惠雯、廖珮璇、劉奕妤、陳以洛、林可薇、
                        黃雅欐、謝侑錫、陳柏均、劉浩宇、林桂萍、何謙希、陳巧婷、林家漢、
                        張艾寧、謝喬安、蔡孟憲、許詠琳

當地合作組織│台東縣成功鎮都歷社區發展協會

支援老師│成功大學簡聖芬老師、國北教大邱詠婷老師、公東高工余琦昂老師

贊助單位│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交通部東管處、龍港餐廳、台東縣商業會、台東教育處(載具)

顧問│黃文榮建築師、黃弘毓建築師




記錄│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