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 星期五

國立成功大學

Code Lab 


學校介紹│
一所位於中華民國臺南市的國立大學,該校是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中參與全球鏈結全校型計畫的4所學校之一。前身為1931年台灣日治時期創辦的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1945年戰後改制為「省立工學院」(臺灣省僅有的三所省立學院,另二所為省立農學院、省立師範學院),1971年確立為國立成功大學。目前校總區由相互緊鄰的8大校區組成,另擁有安南校區、歸仁校區及斗六校區。

團隊介紹│
2009年,義築發起人到學校演講時,是這麼起頭的。我從一開始知道他的計畫,就表示支持。「要錢,我能力有限;要人,學校就有很多」我是這麼說的。為什麼支持?只因為直覺,這是對的!那一年,我跟一群來自台灣南北的學生,在台灣中部營造一個部落文化教室,也重新思考了建築專業養成的基本訓練。

負責老師 |
簡聖芬老師

參與科系│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核心精神│
建築專業的養成還是在實務環境,學校裡提供的是基本功的訓練。建築的基本功,大致可以分為「造形」、「造物」與「造勢」三種。 「造形」是學校中以繪圖、建模為主的訓練,讓學生熟悉將腦中的構想,具體外化以2D圖面與3D模型呈現。「造物」則是有關「如何蓋 房子」的訓練,本來該直接在工地學習,而現在學校只能以各種的「實習」課程取代。「造勢」的訓練重點在關注人與社區,因為好的 建築必須考量基地大環境,必須讓大環境中的人理解與認同。「造物」與「造勢」的基本功訓練,在大學的建築教育中份量極弱,而義 築正是能彌補這兩項基本訓練空缺的活動。參與義築的學生能實際參與營造的過程,也能與義築所在社區居民有共同生活體驗,感受地 方文化與思維態度,培養同理心,也練習將設計的理想與善念傳遞給社區居民。因此,我希望義築能成為跨校的建築訓練平台,協助學 校建築教育之不足。

擁有安全健康的生活環境,應該是我們社會該保障居民的基本權利。但是,台灣仍有許多人沒有獲得這個保障,也有許多人忽略了生活 環境的重要性。好的生活環境不只有依賴建築專業者來建造,更需要當地居民共同營造與維護。義築是播散種子的活動,到疏於注意的 社區,跟居民一同開闢荒蕪的角落,種下居民關懷環境的種子,期待社區居民能持續經營。參與義築的學生到社區與居民一同營造一個 簡單的構造物。這個構造物如同小苗,有脆弱之處需要後續照料,以引發社區居民持續關心環境,也讓參與義築的學生們持續關心社區 。好的醫生讓病患理解病因,在康復後能注重保健預防;好的建築專業者也該讓建築社區的居民理解安全健康環境的要素,讓居民能經 營維護大家共有的環境。因此,我相信義築能更勝義診,因為: 好醫師一次治療一個人,好建築一次保護一群人。

參與作品│
2009 南投-雙龍部落 傳統竹編教室
2010 南投縣 羅羅谷部落 迷你閱讀書屋
2012 台東縣 達魯瑪克部落 兒語記憶亭
2016 馬祖津沙公園 起學堂
2017 台南左鎮區 生活舞台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