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7日 星期三

2016 新竹峨眉鄉|智慧溫網室



2016 新竹峨眉鄉|智慧溫網室/


設計背景│
2015年冬季,交通大學學生們於新竹縣峨眉鄉農村搭起五件輕構築,分別是橋上入口意象「Line One(來玩)」、「傳青」農夫市集、「映韻」水上屋、「有閑」釣魚亭以及「織竹」社區教室與展示空間。這是一門讓同學在農村「做中學」的建築及跨領域課程,其帶領跨科系學生參與,從基地實際田野調查,課堂中進行設計、繪圖、製作模型,到邀請當地居民聆聽設計發想成果,了解建築規劃,再經反覆校內試作與結構測試,最後利用寒假密集工作營,由修課學生與志工同心協力完成實體搭建,打破以往建築設計課程對實際材料及構築順序的疏離。

2016年冬天,新的一批交大同學加入課程。吸取第一屆課程經驗,做出三個新改變:一是在構築材料上,延續竹材的使用,但加入防水的人造材保護竹構主體、且發展通用的金屬接頭。二是結合物聯網的科技,發展遠距離的感測和控制關係。三是不單靠建築硬體,而是加入社會設計的策略概念,發揮軟性系統的力量。延續第一屆課程,學生再次於農村參與的過程中,扮演調查者、設計者與工人等不同角色,從認識農村、了解材料和構築、提出設計方案、測試構造和結構、直到動手搭建完成作品。

設計概念│
硬體--竹構造】加上【軟體--物聯網】的兩大手段,結合四種設計概念:「築我們與自然的房」、「食農教育」、「社區支持型農業」、「農村展示櫃」,規劃設計出一間【竹構智慧溫網室】。室內種植蔬菜提供遊客自己自食外,同時讓遊客了解自己的「食物」來源和蔬菜成長。溫網室入口則以壓克力展示櫃放置乾燥農村作物。室外部分,屋頂設計有瓜棚,並延伸至屋側平台,產生瓜藤垂落的浪漫氣氛,提供一個可停留、休憩、眺望的平台空間。夜間,具備燈光控制系統,作為夜間農村之裝置藝術。整體結合科技,融合滴灌系統、偵測數據連結物聯網,使用手機APP遠端控制,目標達成一座自行自理的「網室展示教學空間」。未來則將其帶進都市,打破一級農業的框架,順勢的轉型,延伸都市學生與農村農民的接觸。想像未來每棟建築上方都有這棟網室,食物在地就取,不是不可能。放遠,更可能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

基地位置│
新竹縣峨眉鄉湖光村(315新竹縣峨眉鄉赤科山農路25號)

建造時間│
2016.01.18-2016.01.23

設計團隊│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助理教授許倍銜、博士生簡志明
交通大學「智慧生活與場域義築」全體學生

施工團隊│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 助理教授許倍銜、博士生簡志明
交通大學「智慧生活與場域義築」全體學生

參與志工│
李騏任、謝宗廷、黃煒程、許逸誠、莊效丞、鄭筠諺、林皇佐、莊絜晰、楊怡倫、
曾奎銘、曾紹慈、陳彥辰、江怡萱、潘若虞、郭書竹、黃詠婷、王斯右、陳欣慈、
林泱辰、魏婉珍、林達宏、張韋(志工來自國立交通大學、成功大學)

當地合作組織│
無負擔農村生活產業發展協會
新竹縣峨眉鄉老人文康中心
新竹縣峨眉國中

外部合作組織│
建築公社勞動合作社 ArchiteCOOP Worker
欣建築
社企流
TEDxTaipei
香港理工大學

贊助單位│
長茂科技

顧問│
施志成工藝師
顏學理建築師
甘銘源建築師






地點│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