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2024|台東舊香蘭遺址|香蘭之森

2024|台東舊香蘭遺址
香蘭之森
設計背景│
舊香蘭遺址位於南太麻里溪右岸出海口,為臺東縣定文化資產,距今約2100年至1100年鐵器時代三和文化。基地臨近遺址的保安林區,與海岸相接,遺址現地僅設有簡易介紹牌,缺乏完整的展示與互動空間。為此,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聯合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共同規劃一座木構共學空間。作為遺址導覽、保安林生態觀察及遊客與居民休憩的多功能場域,旨在串聯文化、自然與社區。其採用國產柳杉作為結構材料,透過預製工法進行施工,確保對當地生態環境與遺址本體的擾動降至最低。整體設計以「低衝擊」與「可持續性」為核心,運用自然材料打造出一個與在地環境和諧共生的空間,並可隨使用需求進行靈活擴展。本共學基地也希望成為香蘭地區海岸線的重要節點,為居民與旅客提供更多交流互動的可能性。
設計概念│
「香蘭之森」兼具「香蘭之生」與「香蘭之聲」的多重意涵。於森:透過國產木構在保安林周圍塑造如同小森林般的生態木育共學空間,融合自然與設計。於生:以自然材料推廣生態保育理念,並成為促進社群永續發展的文化據點。於聲:作為遺址導覽與互動交流場域,不僅記錄歷史,也讓現代南迴故事在此延續與發聲。其結構以小斷面規格角材組成桁架系統,兼顧大跨度的力學需求與自然意象。交錯的桁架呼應保安林中木麻黃與構樹層疊的枝葉景象,呈現柔韌且能抵禦海岸環境挑戰的姿態,形成一座輕盈、靈動的木構森林,展現建築與自然協同共生的美學。圍繞三項主要功能目標展開設計:
國產材展示:以國產柳杉為主建材,展現國產木材在建築應用中的潛力,提升其可見性與價值認同。 遺址走讀空間:作為舊香蘭遺址解說活動的核心節點,亦是走讀活動終點,串聯起從新香蘭部落導覽、南島文化介紹、南迴公路生活分享到保安林生態解說的一整套體驗,為訪客提供沉浸式的文化探索之旅。 木育工作坊場地:場域內可舉辦體驗工作坊,讓參與者動手DIY木作,深化對木構文化及自然材認識,增強場域的互動性與趣味性。
延續木積木系列的設計思路,強調模組化、預製化與自由拆裝的靈活性。結構由柱、樑等獨立部件組成,採用木製接頭與螺栓連接,降低施工難度與人力需求,並便於運輸與組裝。基座設計運用覆土墊高與淺基礎,結合五金件接合木構造,避免深開挖與大規模混凝土基礎對遺址及環境的衝擊。
基地位置|
臺東縣太麻里鄉舊香蘭遺址
建造時間|
2024年08月01日至2024年08月31日
設計團隊|
成功大學 建築學系 楊詩弘老師
陽明交通大學 建築研究所 侯君昊老師
時絮建築師事務所 胡文謙建築師
南迴義築工作站 高宏奕、簡志明
施工團隊|
台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南迴義築工作站 高宏奕、王譽鈞
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社區發展協會
參與志工|
東吳大學 哲學系 杜姸儀
嘉義大學 動物科學系 鄧詠瑄、曹涵芸
臺灣大學 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 蕭琬蓁
大安高工 林元祺 李世鈺 黃于芹 王允至 林亮宇 林宥昕 蕭家瑜 王怡仁 陳宥姍 李其蓁
當地合作組織|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新香蘭教會
太麻里鄉新香蘭部落文化健康站
臺東縣太麻里鄉香蘭社區發展協會
財團法人原鄉部落重建文教基金會
禾木川空間設計有限公司
支援老師|
台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建築科 林振輝老師、楊舜銘老師、林麗芳老師
參與匠師|
納樊司工作室 余琦昂老師
贊助單位|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顧問|
昆儀實業 郭培杰
西爾法(小川工藝製作所)孫瑞隆
東皇昌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林春波
照片紀錄│
地圖標記│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