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霧鹿國小
小學堂與(木積木 3.0)積圓
霧鹿國小及利稻分校分別位於南橫公路深處群山環抱的霧鹿、及利稻部落。兩校學生合計約只有 40 人,因地處偏遠,教學資源及設備都不如市區學校豐富,近年來在智邦藝術基金會藝文音樂活動推廣,與校長的奔走推動下,將原有威權體制下的舊時代司令台改造成布農族的達路汗小學堂(taluhan),開始進行許多校園空間的改造,期待能活化校園的閒置空間並開創更多元的學習場域。
木積木 - 積圓 承接先前達路汗小學堂與木積木 1.0 及 2.0 的成功經驗並在構造與使用機能上進行修改創新,以台灣國產柳杉創造出最貼近自然的互動環境,並針對各種使用情境進行探討,希望創造出一個人與人、人與自然能產生更多有趣互動關係的空間,並為孩子創造一個有溫度的學習場域。
設計概念│教室對於我們的定義是什麼? 是一間間的小房間、大黑板,還是一張張的課桌椅呢? 希望能透過這個作品讓我們對於學習場域有更深層的探索思考。
布農族語中「達路汗」有聚會所的意思,是族人生活中集會的中心,而在校園中取而代之的往往是司令台、穿堂等制式化且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建物。積圓 目標在創造一個適合「人聚」的空間,將使用者從原本被侷限的空間中抽離,把定義空間型態的權利重新交還給使用者,並透過台灣國產木材將布農族人對於山林的生活記憶重新和族人連結。
「積圓」是由三個型態的基本單元所構成的大型木積木,分別為三角形、四邊形,及六邊形。透過模組化的設計以及卡扣構造,使用者可以輕易的組裝、拆卸,堆疊出符合當下使用情境的空間。每個單元中由類似桁架系統的結構將角材互鎖,讓受力均勻傳遞。藉由六邊形及三角形的幾何特性,大大的增加了堆疊的靈活度。透過力學原理,可以堆疊出拱形及簍空等結構,增加視覺穿透感,創造出空間在虛實之間的變化性。
設計型態上,捨棄傳統如堆疊俄羅斯方塊般 x、y 軸的延伸方式,藉由六邊形及三角形的幾何特性,堆疊結構能向四面八方生長,建構出一個更有機,能更好融入背景環境的構造型態。以環抱霧鹿峽谷的中央山脈群峰為背景,將起伏錯落的山脈陵線解構成幾何線條,延續其千變萬化的紋理重組轉化為有機堆疊的單元。相互交錯的桁架結構成為捕捉光影的網,構築承接流動光影變化的容器,以及作為人和環境互動的紀錄者。
使用機能上,賦予每個基本單元一定的功能性,加上了椅板及側板後,單元成為桌椅及收納櫃等生活用品,搖身一變成為系統化的家具。透過隨機覆蓋的側板,創造更多使用的可能性,或桌或椅,更能組裝成小型階梯教室,戶外閱讀區等,作為教學場域的延伸並提供孩子們更多元的學習空間。
「積圓」的設計很大部分的將作品組裝、拆卸的主導權交還給使用者,原設計者只作為素材的提供者,讓使用者對構築重新詮釋,並用構築記錄當下的使用情境以及和環境的互動關係,因此每一個被建構出來的樣態,都是人和人,人和環境交會產生的火花。
基地位置|
957 台東縣海端鄉霧鹿村 2 鄰 12 號
建造時間|
2021/08/14-2021/08/22
設計團隊|
陽明交通大學 建築研究所
(義築實驗室 侯君昊、高宏奕)
施工團隊|
納樊司工作室
參與志工|
謝欣蓓、謝易澄、黃映樵、余忱、胡芹、林琪欣
志工來自
高雄科技大學營建系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
海端部落
當地合作組織|
臺東縣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傢具木工科/建築科
東皇昌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捷陞租車
支援老師|
臺東縣私立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傢具木工科羅正明主任
參與匠師|
納樊司工作室 余琦昂老師
贊助單位|
達路汗小學堂
智邦藝術基金會
木積木 3.0積圓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國產材花東義築計畫
正昌製材—柳杉
顧問|
達路汗小學堂
智邦藝術基金會 總監李育萱
木積木 3.0積圓
正昌製材 梁國興
詠宸建築師事務所 黃文慶建築師
學童數|
40人(霧鹿國小22人 利稻分校18人)
地圖標記│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