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 星期四

2018|高雄桃源|建山書屋

2018|高雄桃源|建山書屋 設計背景│ 2018暑假,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謝秉銓老師率領的義築團隊,於高 雄市桃源區建山國小,執行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劃「義築桃花源港都山線人 文心風貌營建計畫」。團隊參考當地原住民文化,學期間高科大師生赴建山國 小舉辦「2018文化創意空間設計營」,讓學童勾勒及描繪出想像中的建築,並 作為此次設計發想的參考。 設計概念│ 高雄市別名「港都」,當大眾習慣將高雄與海港文化連結時,常常忽略其實高 雄包含著52%的山地面積。實際上高雄山地有著多元民族人文風貌,只要深入 盤點區域議題,再搭配宜人的氣溫及山林美景,高雄山地有潛力發展成為眾人 心目中的「桃花源」。 這次角映團隊在義竹桃花源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具有符合家鄉文化的建築物 ,除了增加文化傳承的活動空間,也讓小朋友認識到自己的文化。而在空間設 計上,有別於傳統教室,採開放式格局的木造建築,只以竹子做活動式門窗, 在必要時才會關閉,平常視野則不受限制,可遠眺群山景色,讓孩童在學習時 ,能感受自己的土地。 基地位置| 桃源區建山巷96號...

2018|彰化芬園|天空遊樂場

2018|彰化芬園鄉|天空遊樂場 設計背景│ 彰化縣芬園鄉同安國小具有近百年歷史,是芬園鄉居民的共同回憶,孕育了整 個村落的起落。然而因為少子化與人口外移的影響面臨廢校危機。對於這樣的 現況,校長與老師們開始藉由特色課程的開辦,來達成校園的特色轉型,其中 「攀樹」課程便來自施皇羽校長的一片用心。施校長希望以攀樹的活動,修補 孩子們與自然之間的親密關係,讓孩子們能在安全的條件下和老樹互動。關於 攀樹,是否能用建築的專業知識,建造一座能和「攀樹」活動結合的樹屋呢? 設計概念│ 關於樹屋,希望它成為同安國小孩子們生命中重要的據點,因此命名為「天空 遊樂場」。對於孩子,這是一座夢想的樹屋,一份難以抹滅的家鄉記憶;對於 村民,這是一個再造的契機,將力量凝聚,形成一份共同記憶;對於芬園,這 是一個延續歷史的機會,並在新的世代,已不一樣的姿態繼續流傳下去。樹屋 平台以圓弧的造型面對操場及司令台,形成舞台效果,亦是孩子們攀樹活動的 休息場所,並在平台中間挖洞放置攀網,供孩子們遊憩。材料使用部分,大樑 、斜撐和小樑為南方松一級結構材,扶手和棧板則是南方松木材。 基地位置| 彰化縣芬園鄉大彰路二段400巷36號 建造時間| 2018/7/16-2018/7/28 設計團隊|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 楊詠翔、陳馨恬、黃柏崴、李泰儀 指導老師CODE...

2018|新竹橫山|木與繪

2018|新竹橫山|木與繪 設計背景│ NVIDIA(輝達公司)與兒福聯盟長期關注偏鄉孩童的學習環境議題,2018年初到 新竹縣橫山走訪,發現小學因少子化,空間呈現閒置老舊、灰暗昏沉,因此邀 請義築協會共同參與改造小學老舊昏暗的校園角落。 設計概念│ 在校方師生的校園空間再造藍圖中,將兩間課後輔導教室、一間心理輔導教室 ,以及校園角落中的閒置牆壁,做為整個空間改造的主體。在設計上分成木構 與漆彩,主要由小學師生及NVIDIA來共同發展設計及實作。 在木構設計上,將木地板和木櫃工法簡化,讓一般無木工經驗的小朋友、軟體 工程師也能參與木構組裝,並將木櫃設計方法開放給小學師生,讓師生也能從 中學習木構設計。漆彩設計上,透過NVIDIA平面設計師團隊與校方一起發展具 有小學元素(五感教育、樂器)的校園彩繪,並接力完成漆彩製作。 基地位置| 新竹縣橫山鄉橫山村橫山100號 建造時間| 2018年10月08日 設計團隊| 木-交通大學...

2018|雲林褒忠|竹構圓形書屋

2018|雲林褒忠|竹構圓形書屋 設計背景│ 為迎接2020國際竹會論壇在台灣,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師爭取到富宇慈善基 金會、春淵建設的贊助,聯手逢甲大學丶實踐大學丶南華大學建築系大學生建 造這個座落於潮厝的竹構圓形書屋。同時,大藏團隊也藉此契機推廣國產竹材 的相關應用課程。過去,竹子在台灣廣泛被運用於生活中,但隨著環境變遷, 被石化工業加工品取代,竹子也漸漸被「束之高閣」,多被運用於藝術品而不 再和一般民眾那麼親近。因此,大藏團隊希望透過這次工作營,將竹構經驗傳 遞給下一代。 設計概念│ 座落於潮厝的竹構書屋直徑25公尺、高6.6公尺、覆蓋面積137坪。主要建造工 法使用大溪石植筋、大藏羅馬鞋和方回結。大溪石植筋功能為利用大溪石(水 泥、磚)銜接五金,在基座上鑽出所需尺寸的洞,補上植筋膠後插入牙條。大 藏羅馬鞋則是竹材和基座銜接的媒介,擁有極佳抗拉力,結構性趨近於繳接, 抗彎舉程度取決於牙條的斷面大小。方回結是用來固定竹材交叉處,固定交叉 點防止錯位,在結構上與繳接相似抗彎曲,可輕鬆使用人力達到築構所需的強 度。外型的選擇則是球形,是考量到球型可以有遮陽的功能。因此選擇用三角 形和六角形的分割方式,互相組合出一個球型的構架。 基地位置| 雲林縣褒忠鄉潮厝村96號 建造時間| 2018年1月至7月 設計團隊|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施工團隊| 常民居工程有限公司 參與志工| 逢甲大學丶實踐大學丶南華大學建築系大學生丶大地華德福高中生等60人。 當地合作組織| 潮厝國小師生、潮厝國小家長會 贊助單位| 富宇慈善基金會、春淵建設等。 ...

2018|台中豐原|物件之島

2018|台中豐原|物件之島 設計背景│ 2017年5月「家常對話」公共藝術計劃展開,透過田野調查、諮詢專家、研究閱 讀、尋訪藝術家後,在2018年初通過設置提案,正式啟動計畫。2018年5月時 ,200戶居民陸續搬入,藝術團隊也從此展開為期6個月的藝術進駐計劃,和住 戶一同將生活想像落實於空間中,使安頓新居成為共同慶祝的過程。 (原文收錄:《家常對話——社會住宅計畫型公共藝術操作手冊》) 設計概念│ 「物件之島」公共藝術作品透過為期6個月的藝術進駐計劃,打開社會住宅居 民接力創作過程中的「公共性」,運用WikiHouse概念,跳脫以專業創作者為 主體的單向模式,讓過程切割成為人人都可以快速上手的工作,透過藝術家的 創作融會其中,成為凝聚記憶和故事的載體。 「物件之島」由四座小島組成,以日常生活中的四種「創作」為主題,分別停 泊著創造各種生命力的物件:〈孕育之島〉為綠意植蔬的農藝物件、〈餵養之 島〉為刀皿鍋碗的廚藝物件、〈編織之島〉為縫紉繡補的手藝物件、〈創造之 島〉為錘切雕刨的工藝物件。 「物件之島」具高度公共性,作為鄰里社區共同享用的資產,藉由第一批藝術 團隊佈置的物件拋磚引玉,人們可以自發性的分享更多物件、或以其上的物件 進行創作並產生連結。 (原文收錄:《家常對話——社會住宅計畫型公共藝術操作手冊》) 基地位置| 台中市豐原區永康路280號...

2019|新北土城|四季農稼

2019|新北土城|四季農稼 設計背景│ 土城少年觀護所張龍泉所長過去曾是綠島監獄典獄長,因在綠島服務時,曾發 起由綠島監獄聯手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林務局台東林區管理處進行監 獄外牆的3D彩繪。所長認為監獄是矯正及教化收容人的單位,但也應該盡到守 護在地生態環境的社會責任。日後到了土城觀護所,所長仍以社會學的角度出 發,認為少年觀護所應該是充滿希望、陽光、有朝氣、景觀活潑的氛圍,而不 是只有輪廓的花圃,空曠的在那獨自慘白。 設計概念│ 台灣以農立國,農作則深受氣候影響,因此節氣受到農人極度的重視,因為節 氣指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週期規律,指導農業生產。「春耕、夏耘、秋收 、冬藏」就是農民深闇四季自然法則與辛勤工作的定律,因此,在觀護所入口 田字型的花圃草坪上即以這四個農事活動為主題設計出四季藝術裝置,期許能 提醒大家,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萬事萬物的生活方式皆順應大自然。 春:播種、插秧。陶瓷:青綠色的陶瓷象徵稻的翠綠秧苗,選用質感溫潤的陶 瓷代表春天春風和絇的感覺。 夏:除草、施肥。不鏽鋼:規則波紋有正在成長中的稻穗搖曳的意象,不鏽鋼 材質會反光加上波紋就像是夏季會波動的炎熱空氣。 秋:收割、曬乾。木頭:收割後黃澄澄的稻穗排在稻埕曬乾,就像木碗的層疊 紋路整齊的排列在一起,溫暖的木頭,就像是秋天舒適宜人的氣候。 冬:收藏、儲存。玻璃:清澈透亮的玻璃就像是冰冷的冬天,雙層中空設計將 稻穗包覆,象徵豐收的一年將稻穀儲藏在米倉內。 基地位置| 新北市土城區石門路4號 建造時間| 2019年1月至4月27日 設計團隊| 交通大學...